智慧AI團隊助力臨床試驗流程革新
過去臨床試驗常因患者招募不足、複雜行政流程與資料不一致,導致試驗延宕。根據塔夫茨大學藥品開發研究中心(Tuf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rug Development)統計,一項新藥臨床試驗平均耗資26億美元,且有高達30%的試驗因招募問題延誤。對於製藥公司、CRO(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,受託研究組織)與研究中心而言,不僅成本暴增,時間也被不斷推延,甚至影響藥物上市時程與病人用藥權益。一般研究團隊往往需投入大量人力處理審批文件、篩選入組條件與追蹤受試者資料,這一連串重複性作業不僅耗費時間,更容易出現人工疏失。
Tilda生物研發AI隊友的技術
Tilda Research於2023年推出AI Teammates for Clinical Trials平台,結合自然語言處理(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,NLP)與機器學習(Machine Learning)演算法,打造多款專為研究站點、贊助商與CRO量身設計的智能助理。這些AI隊友能自動撰寫倫理審查提案、智慧篩選患者電子病歷資料,並即時回報招募進度與關鍵指標(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,KPIs)。根據Tilda官方發布的案例,一家中型製藥公司導入後,患者篩選速度提升了45%,且行政人員工作量減少了近半。
此外,該平台採用可解釋AI(Explainable AI)技術,針對每一項決策給予透明依據,滿足GCP(Good Clinical Practice,良好臨床實務)與GDPR(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,通用資料保護條例)合規要求。藉由端對端(End-to-End)流程自動化,研究團隊不必再在多個系統間切換,降低系統整合成本,也減少因手動操作導致的資料不一致風險。
AI團隊成員應用策略與未來風險點
策略:首先,研究機構可從最繁瑣的審批流程切入,導入AI隊友自動起草IRB(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,倫理審查委員會)文件,預估可節省20%行政時間。接著,集成EHR(Electronic Health Record,電子健康紀錄)系統,將患者資料自動匯入,提升入組效率;最後,透過儀表板即時監控KPI,確保多中心試驗的資料一致性與風險可視化。
風險:然而,AI模型可能因訓練資料偏差而影響決策品質;若對隱私保護及監管要求未做好管理,容易觸及GDPR或HIPAA(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,健康保險可攜性與問責法案)規範。建議採用聯邦學習(Federated Learning)以降低資料外洩風險,並定期聘請獨立第三方進行模型審計,確保演算法公平與透明。
最後,您認為AI團隊成員在未來能解決哪些臨床試驗痛點?邀請連結: https://www.healthcareittoday.com/contact-us/